- 索引号: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公安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4-06-26成文日期:2024-06-26
标题
关于提高全民防止电信诈骗能力的建议提案者
肖建国政协提案领域
社会法治承办单位
市公安局答复时间
2024-06-26答复内容
关于提高全民防止电信诈骗能力的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电信诈骗犯罪日益猖獗,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近年来,许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被电信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成为最为突出的5大高发类案;据公安机关所做的电信诈骗案例抽样调查统计,受害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其中女性受害者占比为60%。此外,学生和退休人员也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7万起,因此,全民防诈骗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公民受骗的原因分析
1、由于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犯罪分子通过收集诈骗目标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设计骗局,其犯罪手法以从撒网式向精准式诈骗转变。其诈骗内容更是根据某一类目标人群量身定制,从而使得犯罪率大大上升。
2、许多公民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法律知识了解不
足,容易被诈骗分子钻法律空子。特别老年公民一旦出现财产被骗,不仅导致自己的养老钱受损,而且有可能把整个家庭拖入债务危机,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稳定性。甚至有些公民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走向极端。
3、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然而,许多公民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不足,导致社会判别力下降,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各种层出不群的诈骗方式,让众多公民防不胜防。
4、有些公民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或者贪图小便宜而轻易相信诈骗信息。因社会信任的缺失也可能让一些公民在面对陌生人时放松警惕,容易相信对方的言辞。有些公民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二、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逐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严格规范个人信息的使用,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窃取、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和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的一系列犯罪活动;提高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遏制个人信息泄露;加强行业自律,各行业在使用个人信息过程中,应做到有章可循。
2、增强法律知识普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不同
年龄阶段公民的法律知识普及力度,通过各种途径让公民了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遇到诈骗时能够明辨是非,依法维权。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不同层次公民的网络安全教育,教他们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如何设置安全的密码,如何防范网络钓鱼等,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4、健全家庭支持体系。家庭成员应互相提醒,提高防诈骗意识,共同维护家庭财产安全。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教会他们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家庭可以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讨论诈骗手法和应对方法,提高家庭整体防范能力。
5、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电信诈骗的危害和防范方法,提高广大公民的防范意识。学校应将防诈骗教育纳入课程,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他们的防范意识。政府和社区应建立诈骗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居民发布诈骗信息,提醒他们提高警惕;可以组织诈骗防范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居民讲解诈骗手法和应对方法。社区可以设立诈骗受害者援助中心,为受害者提供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支持。
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0360号提案的答复
肖建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全民防止电信诈骗能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省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济南公安“走在前”目标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两办”意见为工作主线,推进“打防管治建宣”六项举措,提升打击能力水平,强化管控治理,增强群众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压缩犯罪空间,全力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警情数、立案数、损失金额数同比去年均大幅下降。
(一)采取的工作措施
济 南 市 公 安 局
1、强化组织领导,高效部署推进。成立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副市长、公安局长为总召集人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全体成员单位参加的全市联席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领导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的工作要求,分析当前形势,研究落实打击治理措施,推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2、强化接警止付,提速追赃挽损。坚持“秒级响应、止付前置”,组织银行、运营商等入驻反诈中心,充实民辅警建强接警止付专班,在“三方通话”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反诈中心接警流程,建立7×24小时全天候接警止付工作机制,做到“时时接警、立即止付”。
3、做细预警劝阻,全面压案降损。2023年3月,公安部开展专项预警劝阻工作,对潜在受害人进行精准宣防。今年5月份,我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全力推动见面劝阻工作,预警后被骗率持续下降。每个区、县反诈中心设立一部96110分机专门用于接听、答复群众关于电诈类投诉、举报、咨询等诉求。
4、用足联席会议,强化宣防整治。市联席办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用好督办函、约谈、问询等手段,推动成员单位深化行业治理,堵塞监管漏洞,切实做到履职尽责。每年根据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特点、宣防重点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启动“千屏万显”说反诈、录制“反诈公益短视频”、预警劝阻“随警拍摄”,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督导、“无诈学校”创建、旅馆业宣防教育、反诈预警宣防进社区等活动,提高群众
参与度,增强宣传效果。
(二)下步工作措施
由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推动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宣传防范,有力推动我市反诈宣传工作向全民、全社会开展。
1、健全完善宣防体系机制。持续推行“市—区县—街镇—村居社区”四级防范宣传体系和“分县局—派出所—警区”双轨并行的宣传机制,积极开展覆盖范围广、形式多样、力度空前的宣传活动,不断扩大宣防广度、提升宣防精度、增强宣防实度。
2、开展精准化宣防。针对诈骗犯罪特点、套路,对老年人、在校学生、财会人员等易受骗群体和商场、银行等重点区域,创新宣传形式,开展靶向性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民警、警务助理、“网格员”作用,高频次、多渠道开展宣传防范。引导新闻媒体、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公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